yenyusdiary 2023 11 26T221755.018 jpg

德國慕尼黑Munich | 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必看館藏

yenyusdiary 1

身為藝術愛好者的我,來到德國慕尼黑不能錯過位於慕尼黑西北邊的老繪畫陳列館(Alte Pinakothek)。這間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收藏了從中世紀、文藝復興至18世紀中葉的數千幅畫作,可謂是穿越時空藝術的聖殿。

相關文章:德國慕尼黑Munich | 老城區一日遊

老繪畫陳列館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起源於巴伐利亞統治者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私人收藏,然而真正將這片藝術之寶公諸於世的功臣,是擁有卓越藝術眼光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他深信藝術能夠啟迪教育大眾,因此命令設計師Leo von Klenze在慕尼黑的北郊設計一座美術館,為平民百姓開啟藝術之門。在1836年,老繪畫陳列館開幕,很快地成為歐洲收藏展示藝術的典範。另外,在附近有個於1853年開幕的新繪畫陳列館(Neue Pinakothek),館藏多為18-20世紀的畫作,但這間目前整修中暫時關閉,預計在2029年才重新開放。

pic 17

在老繪畫陳列館收藏了眾多的經典作品,涵蓋了14至18世紀的畫作,展示了歐洲藝術史的多個時期和風格,像是著名的杜勒、魯本斯、拉斐爾、林布蘭、布雪等藝術家,都等待藝術愛好者去發掘欣賞,下面分享一些我看到喜歡的作品:

這幅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塞尚的名作《靜物與抽屜櫃》(Still Life with Chest of Drawers, 1887),塞尚擺放了水果、餐具和桌布在深棕色抽屜櫃前的桌子上,用簡潔的線條勾勒物體的輪廓,搭配對比色及重複色展現多變的動態感。

pic 1 3

接著,這幅是19世紀法國印象派重要推手愛德華·馬奈的作品《工作室裡的午餐》(Luncheon in the Studio, 1868),畫中主要人物是萊昂·萊恩霍夫(Léon Koëlla Leenhoff),據說是馬奈的私生子,而後方兩位人物最初被認為是馬奈本人及妻子,但後來發現女子實為僕人,而抽菸男子則是藝術家的朋友。桌上的黃檸檬、生蠔和頭盔等元素呈現出真實的生活場景,這時的馬奈開始展現現代的現實主義風格。

pic 3 3

《船上畫室中的莫內》(Claude Monet Painting in his Studio, 1874)同樣是馬奈的傑作。當時窮困潦倒的莫內在一艘搖晃的舊船上努力作畫,常仰賴馬奈的援助維持生計。在這艘「浮動的工作室」中,他記錄光影的變化,描繪出塞納河沿岸的景色。身為莫內的好友或稱金主的馬奈深受他的影響,開始嘗試在戶外創作,因此這幅為以夏季時莫內作畫的樣子,被馬奈紀錄了下來。

想看看更多莫內:法國 | 莫內花園&盧昂Rouen — 步入印象畫

pic 2 3

《奧維爾附近的平原》(Plain near Auvers, 1890)是梵谷在世最後一年的創作,37歲的他在1890年的春天來到了奧維,沉醉在這片如詩如夢的田野中。畫中的濃厚色彩、粗曠線條、翻湧成雲,不僅僅是梵谷熾熱情感的直接投射,更是一場心靈深處激動的表達。

想看更多梵谷:法國聖雷米St-Rémy | 在聖保羅療養院竟遇到…

pic 4 2

《十二朵向日葵》(Sunflowers, 1888)是梵谷著名的向日葵系列中的第二幅成品,於1888年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亞爾所創作,而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彷彿散發著熱烈的陽光和生命的活力。

由於粗獷特質、糙葉、如太陽和泥土氣息,他選擇向日葵作為一系列繪畫主題,並試圖捕捉旋轉的感覺,如向日葵生長大地、充滿生機的模樣,表達他對太陽的熱切期望。梵谷的向日葵不僅是植物描繪,更是充滿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梵谷在亞爾:法國亞爾Arles | 追尋文生.梵谷的腳步

Add a little bit of body text 1 1

當仔細凝視這些作品時,可以感受畫中生命的脈動與巧思,引發觀者的共振共鳴,進而融入畫家豐沛的情感世界。

pic 8

pic2 1

這幅畫是奧地利藝術家克林姆的作品《瑪格麗特‧維特根斯坦》(Portrait of Margaret Stonborough-Wittgenstein, 1905)。畫中的女主角是卡爾·維特根斯坦(Karl Wittgenstein)的女兒瑪格麗特,這幅肖像是於女兒婚禮時委託克林姆創作的。瑪格莉特穿著一襲優雅的白色洋裝,展現出莊重和高貴的形象。克林姆以簡潔而巧妙的手法呈現裙子上的花紋和刺繡,與背景的幾何形狀產生鮮明對比。

yenyusdiary 2023 12 17T162429.350

《卡尼賈尼神聖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1507-1508 )是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一幅木板油畫,畫面中聖女伊麗莎白單手懷抱著小約翰,以仰慕生動的表情凝視著身旁拄著法杖站著的聖約瑟夫。他則以讚美眼神扭頭俯瞰她,驚嘆著她雖年長,竟有如此年幼的小孩。這一瞬間透過拉斐爾的畫筆凍結在畫布上,使聖家族在畫布上生動而具有深度。

yenyusdiary 2023 12 18T231115.105

《聖母與聖嬰》(Madonna mit der Nelke, 1478)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畫作,描繪的是聖母瑪麗亞和聖嬰耶穌,聖母手中拿著一朵康乃馨(Nelke)典雅地呈現了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同時展現了達文西在畫作中對光影和細節的精緻處理。

在老繪畫陳列館的魯本斯收藏被譽為世界上最重要、最全面的收藏之一,其中長達6.08*4.63平方公尺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The Great Last Judgement, around 1617 )懸掛在魯本斯大廳的中間,不僅是這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幅畫,所謂的「魯本斯大廳」是專為這幅畫而設計的,也是唯一一幅仍放置在 1836 年博物館成立時的位置的畫作。魯本斯的畫風以豐富細節、戲劇效果和生動情感展現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pic 7 1

這幅杜勒(Albrecht Dürer)於1500年所繪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1500),可說是老繪畫陳列館的鎮館之寶或是必看的畫作之一,也是他三幅著名自畫像中最具標誌和最複雜的一幅。畫中杜勒表情平靜地用智慧的雙瞳與觀者對視,背景僅有一片深邃的棕色和黑色,營造出一種陰沉卻莊重的情緒。這幅自畫像的獨特之處在於當時極少有藝術家以正面姿勢描繪自己,這種正面的表現讓人聯想到中世紀宗教藝術,特別是基督的圖像。長捲髮、鬍鬚及手擺放的位置,都是當時肖像畫中罕見的元素,引起了不少爭議。

這或許是杜勒在這幅作品中表達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有人猜測,他是否將自己畫成上帝的形象,而我則認為這反映了他虔誠的信仰。杜勒可能希望透過藝術來傳達信仰,就如同他一生中創作了眾多與聖經故事相關的主題。這幅自畫像仿佛栩栩如生,畫中人的眼睛似乎在訴說著一個深刻的故事。

在畫作右上角的銘文中,杜勒寫道:”我,紐倫堡的阿爾布雷希特·杜勒,在自己的畫作中描繪了二十八歲的自己。” 這一句話為這幅畫作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讓觀者更能理解藝術家在特定年齡的自我呈現。

相關文章:德國紐倫堡Nürnberg | 巴伐利亞的玩具都城

pic2 3

pic 9 2

陽光如絲般柔和地穿透窗戶,彷彿一道道神聖的光線照亮了這座老繪畫陳列館,在這自然光的照耀下,逛起來十分舒適。

pic 10 2

整理來說,來慕尼黑適合安排前往老繪畫陳列館,整個空間給人一種開闊而挑高的感覺,走走逛逛起來很舒服。除了周日可能有些許人潮外,整體參觀人數相對較少。館內的藏品雖然或許不如柏林的博物館島或維也納的美景宮那般眾所矚目,但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這裡可能會成為一個極富吸引力的地方。

pic 11 2

老繪畫陳列館 Alte Pinakothek

Barer Str. 27, 80333 München, 德國

費用 | € 9,週日特價€ 1

營業時間 | 10:00 – 18:00,週二和三開放至20:00;週一閉館

官網:https://www.pinakothek.de/besuch/alte-pinakothek

喜歡的話可以追蹤臉書粉專,一起看世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