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nyusdiary 10

尼泊爾加德滿都|朝聖活女神庫瑪麗 探訪帕坦王宮廣場

01005556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旅程中,我首先造訪了斯瓦揚布納特猴廟,隨後搭車前往南方的拉利特普爾(Lalitpur)。這座舊稱帕坦(Patan)的古城,是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古都之一,自古以來便以佛教信仰與精緻的尼瓦爾工藝聞名於世。我的目的地是帕坦王宮廣場(Patan Durbar Square),但在抵達廣場之前,導遊 Amit 先帶我來到一座紅磚砌成、不太起眼卻意義深遠的建築,也就是帕坦的庫瑪麗神廟。一位活人小女孩正以「女神化身」的身份,靜靜居於其中。

相關文章:尼泊爾加德滿都|斯瓦揚布納特猴廟Swayambhunath 佛眼山丘上的信仰與猴群

01005539

這裡是「活女神」的居所,一位年僅七八歲的小女孩,正以女神化身的身份,靜靜地居住在其中。當我向 Amit 提起這段傳統時,他略帶神秘地點了點頭,領我穿過巷弄,來到神廟的大門。門口貼著一條紅色布條,上頭寫著「Lalitpur Living Goddess」,而這道門後,就是那位被全城尊為神明的小女孩所居住的世界。

Living Goddess Kumari House पाटन कुमारी घर 地址:44600, Lalitpur, Nepal

01005541

01005543

活女神庫瑪麗被視為尼泊爾皇家守護神塔蕾珠(Taleju)的化身,她的選拔條件異常嚴格。首先,候選人必須出身釋迦族金匠種姓,還要擁有32種象徵吉祥的身體特徵,例如皮膚細膩無瑕、牙齒整齊、眼神清亮、聲音沉穩等。選拔的過程不僅光有外貌,還包括心理與靈性上的試煉,像是在漆黑的房間中,必須面對滿地水牛血與頭顱,展現異於常人的鎮定,代表女神的神性已在她體內顯現。通過測驗後,還要從一堆衣物中挑出前任庫瑪麗的衣服,只有在這道關卡也通過後,才能被認可為新一任活女神。

從那一刻起,女孩的人生徹底改變。她將離開原生家庭,搬進神廟,過上與俗世隔絕的生活。她的雙腳不能直接接觸地面,每次出門或移動都要由母親或侍女抱著;她的日常言行都要符合神聖身份的要求,不能輕易流露情緒,不哭不笑,如一尊靜默的神像。直到她初經來臨,象徵神性的消退,才會卸任,回歸凡間,等待她的,往往是一段難以適應的現實人生,也是漫長的自我重建。

01005544

我們很幸運,大約在上午十一點四十分抵達帕坦的庫瑪麗神廟。門口貼著告示,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不對外開放,因為活女神在這段時間要上家教課,她無法像一般孩子那樣到學校接受教育。我們脫鞋入內,踩著吱吱作響的木梯,小心翼翼地上樓。

IMG 2682

到了二樓,前一批遊客仍在裡面參拜,我們在外稍待片刻。牆上掛著許多相片,是庫瑪麗與歷任國王、總理合影的瞬間。

IMG 2675

IMG 2676

也有她親手寫下的課本,字跡工整端正,在這些簡單的物件中,我彷彿看見一位小女孩如何在神與人之間掙扎生長。

IMG 2677

終於輪到我們入內,房間不大,她端坐在寶座上,年紀約莫七、八歲,紅衣金飾加身,仿若自神話中走出的孩童神祇。一張年幼卻沉靜的臉龐,額心點著朱紅的Tika,神情不怒自威。她的坐椅為雕刻繁複的木製王座,頂端飾有蛇神納迦的頭飾,象徵神聖與守護,整個空間籠罩在深紅的帷幕之下,像是隔絕了塵世喧囂。

身旁散落著金屬器具與供品,鏽跡斑駁卻依然莊嚴,我照著導遊的指示,在她腳前奉上100盧比供金,她便緩緩伸出右手,取紅粉在我額頭印上一點 Tika,象徵神聖的祝福。

那一刻,我低頭合掌,心中有種難以言說的凝重與平靜。短短數分鐘的對望,我彷彿窺見了命運的重量:這孩子被奉為神明,卻也因此失去了凡人的童年。她既是神性的象徵,也是儀式與信仰的承載體。

IMG 2681

導遊低聲請示是否能拍照,庫瑪麗的母親點頭應允。我輕輕移步到一旁,記錄下這神聖又感傷的相遇。拍完後,我微微鞠躬致意,她沉靜如雕,周身莊嚴與褪色木雕交織,彷彿凝住了時間。

01005550

從神廟離開後,我們走入帕坦王宮廣場。街道上,行人、摩托車與店家招牌交織其間;電線如藤蔓般盤錯垂掛,沿著建築蜿蜒攀爬,構築出加德滿都獨有的「天際線」。

01005552

準備走進帕坦王宮廣場(Patan Durbar Square),外國遊客需支付 1,000盧比入場費。這裡於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加德滿都谷地三大皇宮廣場之一,見證了尼泊爾馬拉王朝的輝煌歲月與尼瓦爾文化的精湛工藝。

01005609

這座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三世紀,但它真正發展為政治、宗教與藝術中心,則是在十六至十八世紀之間,由西迪馬拉國王(King Siddhi Narasimha Malla)與其子孫一代代擴建與美化。廣場四周坐落著眾多宮殿、神廟與石雕藝術,其中融合了印度教與佛教的信仰傳統,也體現了尼瓦爾族人對細節與和諧的極致追求。幾世紀以來,帕坦王宮廣場不僅是國王加冕、處理政事的場域,更是民眾集會、節慶儀式與宗教生活的舞台。

01005564

廣場內著名的皇家浴池(Tusha Hiti)。這座精雕細琢的石砌水池建於十七世紀,導遊Amit說這是國王每日淨身與沐浴之所。池壁滿布細緻的神祇浮雕與宗教圖騰,體現出尼瓦爾工藝的極致,讓人對舊王朝的日常生活多了幾分想像與敬意。

01005570

01005582

廣場正中央的克里希納神廟(Krishna Mandir)矗立不語(下圖左方)。這座建於十七世紀、由西迪馬拉國王下令興建的石塔式寺廟,是尼泊爾極為罕見的全石材宗教建築。寺廟以三層八角塔樓與階梯平台為主體,融合印度教與尼瓦爾傳統風格,石雕細膩、層次分明,散發出莊嚴而靜謐的神聖氣息。

01005598

而最令我駐足的,反而是斑駁牆面上關於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的展區。照片中,一座座寺廟化為瓦礫,而如今走在這座城市,依然可以看見不少鷹架、破碎浮雕與正在修復的木窗,那些斷裂與缺口訴說著過往的創痛。重建不是簡單的拼貼,而是一場精細的文化修復。尼泊爾工匠仰賴祖傳技藝,一榫一卯地復原歷史原貌。重生是一條緩慢卻堅定的道路,也是一種對過去的溫柔守護與對未來的深刻承諾。

01005568

廣場上,孩子追逐鴿群的笑聲,與信徒靜坐誦經的聲音交織在一起,讓這座千年古城不只屬於過去,也深深扎根於今日的生活。坐在石階上,我靜靜凝視這片廣場,思索那位年幼神女的命運,也讚歎尼泊爾文化的豐厚與多義。

01005604

帕坦,這座歷史悠久的藝術之都,不只是遺跡的集合,而是活著的文化脈動。庫瑪麗的凝視與皇宮的雕刻,都是時間的迴響。當我準備離開,那位小神女的眼神彷彿仍在身後追隨,在旅程之中時時提醒我:信仰從不是虛構,它活在人間,也住在一雙雙望向未來的眼中。

01005608

喜歡的話可以追蹤臉書粉專,一起看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